今日立春。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,立,是“開始”之意;春,則代表著溫暖、生長。在生生不息的春風拂面中,一年四季的序幕從此開啟。 電影《立春》里有一句著名的臺詞,說:“立春一過,城市里還沒有什么春天的跡象,但風真的就不一樣了。“是的,立春生萬物,春風吹萬物。一轉眼間,二月天就和之前大不相同了。春回大地,萬物復蘇,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呈現在我們眼前。一年之計在于春,萬物之美始于此。受春風恩賜,世間美好的事物都已蘇醒,天地萬物從頭到腳都是新的。立春給世界帶來了美好的希望,這既是四季之初,又仿佛是一段人生旅途的開始。
據史料記載,自秦代以來,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。古時候,重要的拜神祭祀、納福祈年、驅邪攘災、除舊布新、迎春和農耕的慶典都會安排在這一日。 關于立春這個美麗的節氣,也有一些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習俗。先是報春:立春前幾日, 會有人手執小鑼、竹板,一邊敲擊, 一邊唱著贊春詞,挨家挨戶送一張春牛圖。被送人家會相贈幾個小錢,此稱之為報春。意為報知春已到來, 農人要抓緊時間春耕了。又有打春:在古時民間會在立春日舉行“鞭打春牛“儀式來迎接立春。所謂的“春牛”,是用桑木做骨架,在冬至節后辰日取土塑成。打春牛,就是打春,意思是新的一年依然要勤耕不輟。而咬春則是在立春這一日,民間講究要買個蘿卜來吃。因為蘿卜味辣,取古人“咬得草根斷,則百事可做”之意。關于立春的習俗,在今天保存最好的一項估計就是探春了,探春意即立春之日,人們會結伴外出到山野之間游玩嬉戲,俗稱出城探春、踏春。春既來到,萬物始新,每一個關于立春的習俗,都帶著歡喜的氣味,充滿了美好的期待。 春若不耕,秋則無望。少若不勤,老無所依。莊稼也好,人也罷,在又一輪四季的起跑線上,我們都會以各自的方式繼續努力生長、學習和工作,以期待新的一年有一個好結果。對于剛剛團聚的人們來說,立春也意味著短暫的聚首休整之后,我們即將再次出發。 相聚離別都有時候,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。這世上唯一不變的似乎只有杯中酒所代表的情意了。相聚時我們舉杯暢飲,以表達我們久別重逢的歡喜。離別時我們一飲而盡,將祝福和不舍都放在酒里。酒是五谷的恩賜,是時間的恩物,更是撫慰離愁的朋友。當我們不能左右命中注定必然要面對的相聚和別離時,千言萬語都由美酒來替我們表達。 立春時節,讓我們舉杯相慶,敬春回大地,敬春滿人間,敬春日融融,敬萬物生生不息!